0%

被讨厌的勇气

  1.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”课题分离”,终点是”共同体感觉”,在共同体重找到自己的位置(归属感)

  2. 课题:

    1. 学习课题
    2. 工作课题
    3. 交友课题
    4. 爱的课题
    5. 等等
  3. 共同体

    1. 包含哪些:
      1. 学校
      2. 公司
      3. 社会
      4. 国家
      5. 地球
      6. 宇宙
      7. 过去、现在、未来
      8. 生物、非生物
    2. 意识到更大的共同体:
      1. 购买面包>>需要支付硬币>>面包店的人员>>小麦、黄油生产者>>物流人员>>汽油从业人员>>产油国人员
      2. 上述环环相扣,紧密相连
    3. 跳出”杯中风暴”,就会变成微风、没有必要固执与眼前的小共同体,还有更多的”你我他”
  4. 建立共同体的感觉:

    1. 不能评价他人,评价别人的话全部出于“纵向关系”
    2. 给别人寄予关心、建立横向关系、使用鼓励法,这些都能够带给自己“我对别人有用”这一实际感受(体现自己的价值),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
    3. 看待他人的价值:
      1. 不要根据他的行为,要从“存在”标准上去接纳
      2. 看待孩子要从零起点出来,对他的存在心存喜悦和感激
    4. 自我接纳>>他者信赖>>他者贡献>>体会到对他人有用,进而接受真是的自己>>自我接纳
      1. 不要自我肯定,要自我接纳;
        1. 自我肯定是指: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“我能行”;自我接纳:指在接受自己60分的基础上努力思考“如何接近100分”;没有满分的人;这一点必须积极承认;
        2. 分清: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;(达观)(看明白)
        3. 不关注给予了什么,关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
        4. 尼泊尔祈祷文:神啊;请赐与我宁静,好让我能接受,我无法改变的事情;请赐与我勇气,好让我能改变,我能去改变的事情;请赐与我智慧,好让我能区别,以上这两者的不同
      2. 他人信赖
        1. 不是信用:如果你还的话我就借给你;”如果对方讲信用我也给予信用”
        2. 信赖:无条件的相信他人,即使有时遭遇背叛;好比贷款保证有时也会蒙受损失一样;即使遭到背叛,请你站在背叛者的立场上想一想
        3. 信赖的反义词是怀疑,假设你把人际关系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,怀疑他人、怀疑朋友、怀疑家人或恋人,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,你认为还能建立起什么积极的关系吗
        4. 只考虑我该怎么做,决定背叛不背叛是他人的课题
      3. 他者贡献
        1. 工作就是给人提供贡献:但表面上是贡献他人,但最终是为了自己,这逻辑是伪善?
        2. 对家人,即使听不到谢谢,也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,而是我为他人做什么,并积极地加以实践
    5. 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:只凭事物的一部分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
      1. 举例:10个人,1人批判你,2个人接纳你,7个人两者都不是;关注批判你的那个人,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
      2. 世上并非全是好人,还有那些蛮不讲理地指责、攻击我的人;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者的问题,而绝不是“大家”的错;
      3. 具有神经质生活方式的人尝尝使用“大家”“总是”一切之类的词语;“大家都讨厌自己”“总是只有自己受损失”“一切都不对”等;
  5. 警句保存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哲人:关于权力之争,还有一点需要注意。那就是无论认为自己多
    么正确,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。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
    人际关系圈套。
    青年:为什么?
    哲人: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”我是正确的“,那就已经步入了权 力之争。
    青年:仅仅是认为自己正确就会那样吗?不不,这也太夸张了吧?
    哲人:我是正确的,也就是说对方是错误的。一旦这样想,辩论的 焦点便会从”主张的正确性“变成了”人际关系的方式“。也就是说,”我 是正确的“这种坚信意味着坚持”对方是错误的“,最终就会演变成”所以 我必须获胜“之类的胜负之争。这就是完完全全的权力之争吧
    1
    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。